2015年3月15日星期日

Day 6: 花蓮 > 豐田 (生平第一次被狗狂追!)


Day 6  25/7 () (花蓮 > 豐田) (生平第一次被狗狂追!) 晴,多雲  30 ~ 34

總公里:25.47公里   時間:9.17小時    平均時速:2.78 公里


 
 
 
 艷陽依舊地曝曬,但我的行程依舊要繼續。
早上5時多起床,吃過昨天買的香蕉及茶葉蛋作早餐,裝滿數瓶水,穿上昨晚洗淨但今早已乾的戰衣,扛上背包,戴上闊邊帽,準時六時十五分出發。走到樓下,見空無一人,便放下鎖匙,摸摸民宿老闆所飼養的貓兒說再見,然後挷上鞋帶,推門出去。望着民宿外的街上,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花蓮巿早晨的空氣,為我今天的旅程注入新的動力。

 

今天比前幾天早了半小時出發,故早晨的太陽并非十分耀眼。對我來說,今天將會是一趟長途步行。根據事前的資料搜習,途中只會遇到一至兩間的便利店。我心情十分矛盾: 一方面十分興奮期待,但另一方面有少許憂慮,不知道自己能否完成今天的路程。不過,我內心感到平安,好像我一定能通過考驗似的。

 
早上9時到達木瓜溪橋 (很可愛的名字~) 今天仍然是天朗氣清的一天, 陪伴我的仍然是艷陽、山脈、鐵路及車輛。 其實在炙熱的氣温下徒步, 滋味一絕,永世難忘。



在畢直的公路上行走,感覺有點兒奇怪,偶爾身旁突然有幾輛私家車或大貨車飛快地呼嘯而過,製造出與四周環境很不匹配的聲浪,但過後很快便回歸平靜,前後不到五秒。


 在十時多到達志學,之後遠遠見到有家便利商店,由如在沙漠中看見綠洲一樣,便加快腳步衝進去。相信對於環島人士,7-X、全X及富X爾等便利商店并不陌生,它們公認是最好的休息補給站- 內裏有東西賣、有餐桌有椅子,而最重要的是有空調 (有些還附設有洗手間)!

我在數字便利店買了瓶冰水,當打開冰櫃門時,一陣冰爽凉風吹到我曬得發燙的臉上,感覺猶如上了天堂般,我借口在櫃門前選擇飲料,事實上希望多待一會,享受多一下冰極體會,讓身體降降溫。

我在靠窗的位置找了個坐位,卸下行裝,鬆一鬆疲倦的身軀,稍事休息,順便壓壓腿,把已麻痺到不行的雙腳放鬆、上上網、用Google Map 查看稍後的路綫,但不知甚的,竟然趴在長枱上睡了兩小時!

 

中午時段 由於氣溫實在太熱 實在不宜再走下去。但沒有辦法,我已休息了很久,再停下來休息的話,恐怕下午六時也未能走到預定的目的地。往後的時間,沒想太多,只知道一直走,一直走,縱使兩腿早已不停的抗議,酷熱的太陽仍殘酷的照在我身上,幸好還有我的好拍擋---行山枴杖,忠心地一步一步跟着我走。其實今天有少許涼風,比昨天悶熱的已較好,天氣比較清涼但仍然很炎熱。

由於我的住宿點是在郊區,走到中華路一段的盡頭左轉其實已可轉駁走臺9線,再直走,右轉便到達。可是我當時的想法是: 既然每天都是走公路,不如今天來一點特別些,走鄉間小路,可能發現到不一樣的風貌。



決定走分支線,不走臺9線的決定,結果在這旅程我第一次被狗追。我被迫在身心皆疲下要使盡吃奶之力狂奔100,嚇死我。那隻黑狗一隻吠,其他家人兄弟姐妹和鄰居好友便如同合唱團團員一起和應吠,吠完還要有幾隻一齊想做一幕「伴我同行」的戲碼。我本來好鎮定急走,但牠們越走越近我,搞到我要「奪命狂奔」,腎上腺素急升。之前在網上爬文,說花蓮的狗很兇,其實他們大部分都是友善的, 它們吠是因為他們要保衛家園,這是可理解的。


下午2時多到達中山公園。比起走臺9線,要吸入車輛噴出來的廢氣,走進鄉間小道,反而可以感受不一樣的台灣。寧靜的小道上沒有路人 更沒有車輛行駛時發出令人討厭的引擎聲,及車子飛馳時揚起的沙塵, 有的只是 一大片綠油油的稻米田,以及令人不知通往哪兒去的一條長長的道路。

我眼睛緊叮著手上的GPS,不時看看是否走錯路,左轉右轉再左轉,總之轉來轉去,靠著自己的意志,咬緊牙關,無視雙腳的麻比酸痛,希望盡快到達休息點,可幸有身旁的美景相伴

 


我住的地方是山腳下的一間學院---台灣觀光學院國際青年旅舍。它位處於非常偏遠之處,離開市區非常遠,感覺與世隔絕。乾淨舒適的旅舍是由學生經營及服務。聞說飯店裏每一樣的設備差不多都是接收五升級飯店的二手貨。
 
由於校園座落於群山中,附近沒有餐廳,晚上附近亦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走走,外頭非常黑,所以還是決定早早休息。可能旅舍是新建的關係,房內冷氣機不斷發出的嚨嚨聲,十分吵耳,但我今天真的走了超級多路, 很累很累,連打電話到服務台的力氣也沒有。稍事休息後,我洗過衣服,連晚飯(早上買的香蕉)也沒有吃(是累到不想吃) ,便上上網、 看看電視,便倒頭大睡,不知不覺進入夢鄉 ~

就這樣結束了我第六天的行程。





2015 UK Mother's Day Menu 母親節餐單 日本料理

2015 UK Mother's Day Menu 母親節餐單 日本料理 


  關東煮: 湯底用魚干、昆布、鰹魚片熬製


   茶漬


 甜品: 宇治金時 (底部: 抹茶寒天)


2015年2月27日星期五

Day 5: 蘇澳 > 花蓮 (初嘗地震滋味)


Day 5  24/7 () 蘇澳 > 花蓮  (初嘗‧地震的滋味)   晴,多雲  30 ~ 34

 

總公里:16.15 公里   時間:5.28小時    平均時速:--- 公里


 
 
 
 
今天的行程不用趕路,所以可以很安然的睡至自然醒。醒來已是上午6時,發覺太陽已早早探出頭來。悠然的收拾行裝後,下樓到昨天吃不到的麵店吃早餐。可惜時間尚早,店家還未開門,所以決定先出發徒步往蘇澳港。早晨慢步於泰魯閣山下小鎮的街道上,別有一番風味。街道上行人不多,偶爾看見一些老人在陰凉處下乘凉、聊天。





蘇澳巿鎮一直走了大慨40分鐘,原途經過嘗灣水泥廠,便到蘇澳港。蘇澳港分為南方澳與北方澳。北方澳是軍事要點,並不對外開放。所以我到之處是南方澳,當地居民會在此買新鮮的海產。南方澳的面積並不大,巿集有點兒像香港長洲的模樣。我在巿集內逛了兩圈,並且到街巿四處看看會否發掘到新奇的東西,可惜他們賣的只是日常的東西,沒有甚麽特別 (可能有,但我錯過了吧)



南方澳,一定不可錯過那座橫跨蘇澳港與南方澳漁港的拱橋,走到觀景平台可看見漁船進出。我在橋上走走拍拍照,時而蹲下,時而遠眺一望無際的海洋,縱使艷陽高照,亦無阻我欣賞美景的興致。由於天氣炎熱,在南方澳逗留了約一小時,便徒步回程,去找早餐吃。



回到大街,那家麵店終於開門營業。我享用了一客台式古早味手擀麵作早餐。據說這家的麵條是手製的所以每一條的形態 (無論長度及厚薄)都有些不同麵條雖則看似平凡但加上店家特製的醬料滋味原來是這樣獨特可惜天氣實在太炎熱,坐在沒有空調的古舊小店內不久,汗珠便不斷從額頭湧出,我要不斷用小毛巾一邊抹汗,一邊吃美食,所以怱怱吃過後便回旅館,背起行裝,出發前往花蓮

徒步的話,從蘇澳走到花蓮一定要經過蘇花公路。它是一條長百餘公里、修築於半山腰峭壁上的公路: 一邊是高聳入雲的高山,另一邊是浪濤拍岸的太平洋,正因如此,蘇花公路經常有嚴重落石及坍方的情況發生(特別是在下雨及颱風後)。出發前翻查過資料,由於今年的坍方頻繁,經過安全考量後,改以火車代步,以避免走在狹窄的過此段路上飛馳的大貨車及砂石車。



由於蘇澳車站目前是沒有直達花蓮的火車,必須先搭台鐵前往"蘇澳新站"之後, 再轉搭往南下北迴線往花蓮方向的列車。其實,從蘇澳站搭至蘇澳新站只需5分鐘車程。原本車箱內空無一人,但當閘門快關上的時候,突然闖進了一位男生,背包上掛着「走路環島」的旗幟! 超酷的! 我也想過這樣做,不過考慮過行裝越輕便越好,無奈地放棄了這個想法。



交談之下 原來他也是要到花蓮, 數十分鐘車程很快便過去了。 大家很快便分道揚鑣。 我乘坐早一班列車到花蓮。那一班是自強號火車,從蘇澳新站至花蓮,車程只需約1小時。

火車開動了。沿着海岸線前進

沿途經過數個了無人煙的小站。 我坐在座位上,心情放空,遙望著窗外藍天白雲、小鎮大海的和諧景緻,坐在有空調的車廂內 緃使夾雜着人們嘈雜的交流聲,亦無損我欣賞美景的心情窗外的美景飛快地略過,車箱內的每個人都拿着相機猛按快門瘋狂拍照, 生怕錯過任何的捉美景的機會皆因左右兩邊的景緻是不同的 一邊是 魏峩聳入雲的山脈 一邊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 比起徒步 坐在火車上欣賞 這樣的 美景 又是另一種 新鮮的體驗。



很難得 香港生活步伐太急促繁忙了, 很久未曾試過, 讓時間自己靜下來, 與藍天白雲高山與草地為鄰,細心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這次實熟是個很難得的機會, 不知何時才能再這樣放空,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火車經過南澳、新城等大站, 很快便到達花蓮。
到達花蓮時接近中午十二時正, 看著手上的地圖, 找出到市區的路線, 便緩緩地步行到巿區。 由於今天是休息日, 沒有安排特別的行程, 故可放慢腳步, 深入了解花蓮這個東部大城市了。

終於完成宜蘭縣的步行,當然要好好獎勵自己。我對自己承諾過,這個旅程一定不可以待薄自己。找了一間餐廳,吃了一個有我至愛的番茄湯底牛肉火鍋。 這是徒步五天以來, 第一餐正式的午飯。 之前每天吃香蕉及便利店的涼麵。 今天待自己好一點,吃好一點, 因為明天要走二十多公里的路, 以我的步速, 應該會在黃昏時才會到達終點休息站---那是座落於一個小鄉鎮內的一條村。

在餐廳嘆着冷氣, 慢慢一小口一小口地享受著面前的美食, 眼睛欣賞著店內古式古香的裝橫,的確是人生一大樂事。 吃了兩個小時的午饍,心靈及體力上得到爾常滿足。



由於時間尚早,我可以悠閒地發掘一下花蓮地道的色彩。

我沒有選擇到花蓮市中心, 反而想嘗試到小巷中,搜尋花蓮舊日的足跡及看看當地人的生活。在花蓮, 你可找到古舊建築 與新式的建築 同時出現在同一個環境中, 新舊交替力股不變, 很有味道。
 

烈日當空,街上人不多,隨心跟著橫街小巷閒逛左右兩旁是  沒有修復的 殘破樓房 有些房子仍有民眾居住 陽光從窄窄的小巷上方透進來 穿梭其中 感覺有種滄桑淒涼的氣氛,感覺好像又多認識花蓮一些

無意中在某小巷裏發現了一間小書店, 推門進去,原來別有天地,仿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湛涼的店內,正播放著輕柔的純音樂,在暗黃的燈光下,人客静静地反閱書籍,又或是席地而坐, 一切像是那麽的      開始感受到東部人的慢活生活。



為了在這次旅程添上知性文化的色彩, 我決定再訪將軍府。

讓身體心靈放鬆静下來, 放下自己, 用最純真的心靈 去體驗 去了解 身邊的人、事、物。 是的, 要離開一下所身處的環境, 到一個自己喜愛的國度, 去見識、去欣賞, 找回內心深處最真正的自己。

 

P.S. 今天晚上睡的是歐陸式公主床, 人生第一次睡這樣的床, 感覺有點兒恐怖!



剛爬上床休息,忽然一陣左右晃動,竟然給我遇上了地震。(很喜歡台灣人用「地牛翻新」來形容地震)當下冷靜地下床、 開了房門,隔壁的住客也同時出來,看見他們仍然很冷靜,似乎當地人已經習慣了這種地震了。聽民宿的住客說, 花蓮人已習慣經常地震, 不到6級也不會害怕。開電視看新聞報告,才知道花蓮5級地震 震央是在壽豐, 我明天徒步將會經過,但直覺上覺得應該沒事。 事實上,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我心裹竟然沒有一絲的恐懼,反而很興奮的在臉書上報告行蹤。過了不久又有數次餘震 算了吧 還是到倒頭去睡。享受第一次睡的公主床。 今天兩次體驗到人生的第一次。 到現在為止,這趟旅程 我的收穫 算是豐盛~


Day 4: 羅東 > 蘇澳 (蘇澳冷泉初體驗)


Day 4  23/7 () 羅東 > 蘇澳 (蘇澳冷泉初體驗)  晴,多雲  30 ~ 34

總公里:16.15 公里    時間:5.28小時     平均時速:3.06 公里


 
今天心情比較緊張, 因為要挑戰比前兩天長的路線。吃了一條香蕉,到樓下餐廳吃了些香葱煎蛋,七時半便起行了。 市區的景色其實沒什麼特別, 像一般台灣的城鎮一樣,兩旁都是商铺,但可能時間尚早, 大部分都關了門。

 

當進入冬山鄉,景色豁然開朗,海岸山脈開始探出頭來, 陪伴著我走這條路。 兩旁的樓房開始變成一兩層低低矮矮的房子。 天氣雖然很炎熱, 太陽的熱力仍然緊緊擁抱着大地,與昨天沒有大差别, 又是萬里無雲的一天。 但有如此美景相伴而行, 再辛苦也值得堅持下去。 從冬山鄉開始, 路上的車子開始少, 路上沒有車, 空氣變得清新乾淨得多了, 加上微微的涼風, 走起路來特別暢快。 不知雙腳是否已開始慢慢習慣了每天的長途步行模式, 今天兩腳走起來開始沒有前兩天麻麻的感覺, 當然酸軟的感覺還在,但只是一點點,沒有帶來特別的不適,香蕉的力量真偉大!

 

冬山河畔的景色真的很美, 藍天白雲配上彎曲的河道, 及河邊的大草地,構成了獨特的自然生態及天然景觀。 其實河邊有自行車道,可惜我不懂騎腳踏車,不然沿着單車道騎行,應該很有趣,亦可從不同角度去欣賞這美景。 這一路下來都是藍天、艷陽、鐵路 伴我走。

 
不知走了多久, 抬頭看見臺 9 九十七公里標示,老武坑接近了。 我知道過了老武坑, 目的地蘇澳便在望了! 可幸的是, 前面的路是有樹蔭可供遮太陽, 我當然走在樹蔭下。 越接近蘇澳,便越多時候看見大砂石車及大貨車在路上飛馳而過, 揚起一陣陣塵土。

 
此時有一個接近六旬的男士走過來, 我見他衣服上人有台電的標志, 說在對面線坐台電工程車看見我一個人在途步, 說想陪我走一段路。「不是吧! 」我心想。 身體內的自我保護機制開始啟動了!

那男士不斷嘗試與我聊天, 我只是久不久說「是」或 「不是」來回應他, 沒有太理他, 一來我害怕, 二來是因為我走累了, 不想再花額外的力氣與腦力與他聊天。這樣好像很過分,但我不得不這樣做。
後來他見我不太理會他,他也沒說太多。 後來他的工程車在蘇澳新站附近載回他。
人與人的 猜疑, 以為是騙人,有居心,不好的不信任。會否見他的年纪與衣著打扮而卻步呢? 如果從車上走下來的是一位年青人, 我又會否改變對他的態度呢? 變得容易相信他所說的話呢?


 
到達蘇澳, 以為會很快找到旅館, 可是市區的標志與手上的google map 有點出入。 我要入住的旅館, 是在蘇澳冷泉旁, 後來問了一位當地的女士才知道, 冷泉是有兩個入口的, 我走錯了路, 剛才看到的標誌 是給大旅遊巴停靠的停車場入口。 ~害我走了多一公里的路。



蘇澳冷泉是公眾用的,由於我沒有泳衣,又不想泡公眾冷泉, 所以選了一間旅館可以在房内泡冷泉。 進了房間, 卸下行裝, 外出走走。 蘇澳是一個很小的鎮, 從街頭慢慢走的街尾, 大概需時 40 分鐘左右。 由於沒有大景點在附近, 以我的性格, 又是在大街小巷中尋找當地美食, 民以食為天下嘛。 找到了一家有五十年歷史的店, 點了個叭噗, 質感就像意大利的galeto 綿綿密密的。 一份有三球, 可選擇不同口味, 點了傳統的,在第一代已售的芋頭、鳳梨及酸梅 口味。 每一球類都含有果肉, 感覺很實在,很香。 在店內一邊享受著叭噗, 一邊寫寫日記,很悠閒寫意。

 蘇澳最熱門的景點是蘇澳冷泉。它是低溫碳酸礦泉冷泉,而且水溫長年保持約22度。在列日下曝曬超過 5小時的我,恨不得立刻跳進冷泉泡過冷水澡,那怕只是泡泡腳也好~
不知不覺又過了一個多小時, 之後再 繼續 找尋 在地美食當晚飯,在小巷裏左轉右轉, 結果給我找到了一家賣米粉羹的地方。小小的一碗已是當地人古早美食。像碗仔翅的質感,稠稠的,內裏有米粉,木耳絲,配上現榨的檸檬汁, 實在是很好的享受。由於明天的行程將會很輕鬆,好吧,就讓我好好感受這個在太魯閣山下小鎮的魅力。
 回到旅館,在房內泡了個冷泉,用雙手感覺一下水溫,不是很冷,很放心,以為網路上的人只是誇大說很冰凉,但原來雙腳一踏進去,一陣刺骨的冷從腳底向上傳遍身體每一個毛孔,身體不其然抖了一下。幸好身體很快適應了水溫,泡了一個從未試過的冷泉。後來發覺,之前皮膚被太陽曬得红紅黑黑的地方,泡過冷泉後變得沒有那麽紅腫,難道是冷泉的威力?